经营与管理合规性

---

合计

100%

---

-1- 商场经营业绩

常用的商场经营业绩指标包括出租率、掉铺率、租金收缴率、客流量等指标。

出租率是核心指标,据说王健林曾内部要求出租率90%都算失败。

常用计算公式为:

出租率=已出租面积/总出租面积×100%(通常根据面积计算)

掉铺率=商户退出经营面积/总出租面积×100%(通常根据面积计算)

万达等标杆企业重点考核租金收缴率,要求租金收缴率达到98%,如果小于97%,本项绩效考核得分为0分。

常用计算公式为:

租金收缴率=实际收缴租金总额/应收缴租金总额×100%(通常根据金额计算)

而客流量的计算方式可以参照标杆房企的数据,设定客流基准值进行考核。以大型集中商业为例,2013年年底已开业的85座万达广场平均每个广场日均客流5.2万人次,而北京朝阳大悦城这一数据达到5.7万人次。

-2- 商铺增值能力

该项指标用于衡量资产价值的提升。万达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考核商业环境、工程环境、物业环境等因素。而更多的商业地产企业选择结果评价的方式,如商铺租金增长率、租户营业额增值率、运营分析能力等指标。通过上述指标倒逼营运人员加强租户支持和商场运营管理,充分利用租户、推广、商场会员等各方可用资源,提升商场和商铺竞争优势。例如,强化对商铺日常经营情况系统的研究分析、全力做好租户经营的基础服务、提供及时有效的改进建议等。

常用计算公式如下:

商铺租金增长率=本期租金/上期租金×100%(通常根据同比和环比两种方式计算)

租户营业额增长率=本期营业额/上期营业额×100%(通常根据同比和环比两种方式计算)

运营分析能力的考核相对定性,例如涉及商家经营业绩分析、消费者结构分析、运营模式分析等,可以每季度出具分析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运营数据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对销售业绩的敏感度,提高管理价值。

-3- 客户满意度

商业地产的客户至少包括三类:投资者、经营租户、最终的消费者。从客户满意度视角进行考核是住宅地产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同样适用于商业地产。但商业地产的三重客户属性赋予了满意度评价更多的内涵。

①投资者的满意度。综合反映客户对产品设计、质量、服务、销售、运营管理、物业管理、售后服务的满意程度。例如关于招商满意度指标的调查等。

②经营租户满意度。衡量运营管理能否满足商户的需求及提升销售业绩,例如针对某项特定推广活动效果的租户满意度调查等。

③商场顾客满意度。直接对于最终消费者的满意度调研,例如考核投诉处理率、投诉回复及时率等指标。

为获得更加客观的数据,标杆企业多采用第三方调查的方式获取满意度反馈数据。

企划考核--费用、计划、效果

企划推广阶段重点考核推广费用、推广计划、推广效果三大类指标。

以华润为例,其商业推广相关考核指标如下表所示:

考核纬度

考核指标

考核方式

推广费用

推广费用控制目标

费用不超过xxxx元或费用率不超过xx%

推广计划

商业推广计划完成率

根据总控计划及商业推广计划确定

推广效果

当期营销推广效果

考察当期来电来访人次情况,当期统计年度应用

品牌影响力

年度区域品牌价值情况,按照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评价

其它

诉讼仲裁发生率

年度诉讼仲裁发生件数/年度诉讼仲裁控制件数X100%

知识管理,如商业推广成果模版总结情况等

-1- 推广费用

常用计算公式如下:推广费用率=实际推广费用/预算推广费用×100%

-2- 推广计划

关于对推广计划的考核,与上文对招商计划的考核相似,一种方式是直接考核几个关键事项节点。例如,招商手册完成时间、推广方案完成时间、新闻发布会等重大活动完成时间等。另一种是将一二级节点打包考核计划完成率。常用计算公式如下:

商业推广计划完成率=已完成关键节点数量/总关键节点数量×100%

指标推广品牌排行榜_推广指标有_品牌推广的指标

-3- 推广效果

推广效果通常可以统计当期来电来访人次情况,或者通过品牌影响力抽样调查的方法来统计,但该项指标通常评价难度较大。

推广指标有_品牌推广的指标_指标推广品牌排行榜

小结:上文列举了一系列关于商业地产几个核心职能的绩效考核指标,但是如果应用到某具体企业,并非指标越多越好。关于考核指标如何选择及权重的设置,建议重点遵循三大原则:第一,权责利对等原则,根据其权责和具体工作事项筛选考核指标;第二,重点突出原则,考核指标和权重设计一定要明确阶段性的工作重点,均等则意味着方向模糊;第三,参照行业规律原则,特别是刚涉足商业地产的企业,建议结合标杆企业经验建立考核指标库。

好书推荐

当阿里、天虹、苏宁先后“抢滩”无人便利店;诚品、HI百货尝试用生活方式打开创意零售市场;盒马鲜生、掌鱼生鲜争当超市界的“新物种”……我们知道,当今商业消费环境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新零售、黑科技、智慧场景等层出不穷的新字眼,让我们原以为熟悉的商业环境蒙上一层朦胧的纱如何拨开云雾瞥见背后那束熠熠生辉的“光”?